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通訊員 李周明 龍海悅
近日,早晨的陽光灑滿龍圩區大坡鎮交村村魚種場的蓄水池,隨著一箱箱魚苗歡快躍入水面,這座現代化水產育苗基地正式投苗啟用。數萬尾優質魚苗將為本地的稻田生態系統提供“好種源”,并通過“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模式,既守護糧食安全,又提升養殖效益,讓稻田成為“千斤糧、百斤魚”的豐產田。
上午8時許,魚種場內一派熱鬧景象。技術員用網兜把魚苗從貨車的大桶內撈出來,倒入紅色小桶后,拿到大圓池邊上,小心翼翼地倒進池內,烏褐色的魚苗瞬間四散游開,在波光中劃出密集的漣漪。“這批是原種禾花魚苗,每尾長約5厘米,是經過多代提純選育獲得的核心種群,是最純正的全州禾花魚原種。”技術員余會中一邊檢查水質一邊介紹道。
“我們采用‘物聯網+生態養殖’模式,每個水池都配有在線監測設備,后期將建設智慧漁業數控中心,能實時看到水溫、溶氧量、PH值等數據。技術員只要輕點鼠標,投料機就能精準向池內撒下餌料。”廣西梧州田中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蔣田忠介紹道,為了提升養殖精準度、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并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魚種場將為每個水池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包括智能增氧、循環水系統、區塊鏈溯源等功能。
“當溶氧低于標準值時,智能增氧系統自動啟動增氧機,循環水系統過濾凈化后的水重復利用,節水率達70%。”蔣田忠說。
據悉,該魚種場總投資800多萬元,共建有22個圓桶養殖池,主要養殖禾花鯉、小龍蝦、田螺等優質苗種,預計年產3000萬尾魚苗,年總產值可達800萬元,為龍圩區水產養殖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龍圩區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和現代種業發展,通過積極申報漁業種業提升項目,打造龍圩區魚種場基地,強化良種選育、繁育和推廣,從源頭破解“種源卡脖子”問題,讓更多養殖戶用上適應性強、品質優、產量高的本地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