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暑期,藤縣太平鎮第二初級中學校園一片靜謐,只有知了的鳴叫聲。在校園里,掛著一塊特殊的牌匾,寫著“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梧州高中支部舊址”。牌匾旁是一條黨史長廊,展陳的一版版黑白照片,定格了一張張樣貌稚嫩、神情堅定的青年面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廣西學生軍。
在那個烽火年代,梧州青年學生們毅然投筆從戎——他們凝聚成一股頑強的力量,在中共黨組織的帶領下,深入城鄉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組建起多個抗日群眾團體,團結社會各階層群眾,為梧州抗戰打牢了群眾基礎。
1938年10月下旬,武漢、廣州相繼被日軍侵占淪陷,戰火逼近廣西。國民黨廣西當局迫于人民群眾堅決抗戰的要求,決定在全省招收大中學校4200名學生,組建第三屆廣西學生軍。
在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指導下,中共廣西省工委指示各地黨組織趁此機會,派遣黨員參加廣西學生軍,發動群眾自下而上推動國民黨廣西當局開展抗日救亡。
由于日軍空襲頻頻進犯梧州,1938年秋季學期,西大附中梧州高中暫時搬到藤縣太平鎮辦學,校址就位于如今的太平鎮第二初級中學校區。中共梧州高中支部根據中共廣西省工委的指示,號召青年黨員帶頭報考廣西學生軍并發動學生報名。梧州招考廣西學生軍由當時的民團指揮部政治部負責,該指揮部里的中共支部積極為青年黨員參加廣西學生軍創造有利條件。其中,梧州高中全校280名學生中,就有180名參加了學生軍,部分優秀學生還擔任了學生軍各團、大隊、中隊主要負責人。
當時,這批廣西學生軍被編為三個團在桂林進行集訓。1939年4月,集訓后的部分學生軍分赴蒼梧縣中心(今梧州市區)、藤縣等地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他們出版進步報刊,張貼抗日救亡墻報、漫畫、標語,演出抗戰宣傳話劇,演唱抗戰歌曲,沿途路過鄉村幫村民義務干農活,還進入梧州工廠幫工人分擔生產工作順便動員大家參加夜校學習識字,堅持抗日主張、作風正派的學生軍受到群眾廣泛歡迎。
進駐蒼梧縣中心的學生軍駐扎在南環路杏花樓(今南環郵政所附近),他們到街頭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情景劇,演唱《大刀進行曲》等愛國歌曲,還改編粵曲選段宣傳抗日救亡內容,激發起梧州群眾的愛國熱情和抗戰斗志。
學生軍冒著日軍不時空襲梧州的危險,在蒼梧縣中心主要街道搭建獻金臺,廣泛發動各階層群眾積極為抗日前線捐贈藥品、被褥等物資。圍觀群眾被激昂的演講、口號帶動起來,紛紛掏出當時發行的各種銀圓、鈔票走上臺捐獻。有一次,學生軍在南華酒店(今大東大酒家)門前發動獻金活動,民眾慷慨解囊支持抗日的熱烈場面,被當時一位攝影師拍攝下來,如今照片完好保存在市檔案館,成為梧州抗戰歷史見證。
在學生軍的組織下,梧州婦女救亡工作隊、兒童救亡工作團等抗日群眾團體先后成立。學生軍還走進西竺園、鴛江花艇等,積極爭取宗教信眾和社會底層群眾支持抗日救亡活動,向他們宣傳進步思想。
1939年11月,日軍侵占南寧。廣西當局把各地的學生軍緊急召集起來,一部分派到廣西邊境配合昆侖關杜聿明部隊在抗日戰場作戰,一部分則輾轉敵后游擊區開展工作。駐梧廣西學生軍離開梧州時,當地群眾自發到道路兩邊歡送,與學生軍依依不舍道別。
“這是抗戰時期留下的舊物件,包括學生軍、抗戰的民兵等,都是用這個布條放置干糧,把布條捆扎在身上行軍打仗。還有,這個鋼盔與學生軍時期戴的頭盔是同款……”7月23日,長洲區倒水鎮富萬村的一名收藏愛好者錢梓榮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舊物件。其中,記者還看到了幾張抗戰時期各地群眾捐獻“救國公糧”留存的收據。
80多年,足以讓人們遺忘很多往事。但這些歷史照片及舊物件卻時刻喚醒著人們的集體記憶——這個民族曾經經歷怎樣的艱難與困苦,又擁有著怎樣的英勇與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