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姚藍婷 通訊員 盧敏清 蔣小鵬)“老書記,我們樓棟有人在樓道堆放廢紙皮,影響居民出行,麻煩您幫忙協調處理一下。”在長洲區興龍街道毅德社區海駿達花園小區的“老書記工作室”里,時常有一些居民群眾向“老書記”反映小區存在的問題。
今年以來,毅德社區以海駿達花園小區“黨群一家”服務陣地為載體,凝聚基層治理中的“銀發力量”,因地制宜打造“老書記工作室”,引導退休干部持續發揮余熱,成為基層治理的“智囊團”與“穩壓器”。
為有效在源頭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室積極探索“坐診”“出診”“會診”的“三診”工作法。在定點“坐診”方面,每周一、三、五設為固定接待日,由“老書記”輪流坐班收集小區社情民意,現場為居民答疑解惑。對于無法現場解決的問題,及時整理成問題清單并實行專項管理。截至目前,“老書記工作室”已接待居民100余次,收集到各類問題10個。
針對較為復雜的矛盾糾紛,“老書記”們充分發揮矛盾糾紛調解“金鑰匙”作用,開展精準“出診”,通過“敲門入戶”的方式上門協調。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家庭矛盾等糾紛5起。
在多方“會診”環節,工作室推行“‘老書記工作室’+小區黨支部+物業黨支部”三方協同機制,由“老書記工作室”根據實際情況牽頭召開協同會議,共同探討解決復雜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已通過該機制共同解決架空層亂停亂放電車等問題10個。
這是我市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平臺建設,凝聚更多老同志繼續發光發熱,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規范、完善“老書記”平臺建設,通過建強宣講隊伍、夯實服務陣地、拓展志愿領域等舉措,讓老干部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在基層治理中煥發新活力。
我市組建12支“老書記”宣講隊伍,引導“老書記”采取靈活多樣、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確保廣大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讓理論宣講“接地氣”更“入人心”。
依托單位黨員活動室等場所,我市規范化推進“老書記工作室”建設,重點圍繞聯系服務群眾、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法治宣傳教育等方面組織引導老同志獻智出力,使之成為基層治理的“智囊站”。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老書記工作室”20多個。
我市還積極組建28支“老書記服務隊”,開展“銀發專家鄉村行智技下鄉促發展”活動,組織百名老黨員與240多名鄉村青年結對扶志、扶技、扶創業,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銀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