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我不管!這錢必須退給我!當時就是氣頭上才簽的合同,現在我倆都和好了,根本用不著打官司,憑什么白收我錢?”在藤縣綜治中心服務大廳,黃女士因為糾紛而情緒激動。
原來,黃女士因與丈夫發生激烈爭執,一氣之下決定起訴離婚,并為此找到了廣西藤縣某法律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梁先生尋求專業法律幫助。雙方簽訂了《法律咨詢服務合同》,黃女士支付了2000元服務費。然而,在后續咨詢過程中,黃女士與丈夫的關系意外出現轉機,兩人重歸于好,不再需要離婚訴訟服務。黃女士隨即要求梁先生退還全部費用。梁先生則認為公司已按合同約定,為黃女士的離婚訴訟整理了相關材料,提供了相應服務,依據合同條款拒絕退款。雙方各執己見,爭執不下,矛盾逐漸激化,最終一同來到藤縣綜治中心尋求解決之道。
藤縣綜治中心對此高度重視,迅速指派經驗豐富的法院同志擔任調解員介入處理。剛開始調解,雙方情緒激動。調解員首先以耐心和同理心安撫雙方,引導他們平復心情,為理性溝通創造條件。深入了解糾紛全貌后,調解員精準把握了關鍵點:一方面,從合同法的角度審視,法律咨詢公司確實已履行了部分服務義務,合同約定不退費有其法理依據;另一方面,調解員敏銳地洞察到潛在風險——黃女士的訴求源于家庭矛盾且現已平息,若公司堅持分文不退,極易激化其情緒,可能引發不可預測的后果。基于“防止潛在風險,將矛盾止于萌芽”的核心考量,調解員重點與法律咨詢公司進行了深入溝通,并勸解其作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機構,在追求合法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秉持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兼顧社會效益。適當退還部分費用,既能有效化解當前的尖銳矛盾,又能彰顯企業的社會擔當,提升其社會形象和公信力。經過調解員耐心細致地釋法明理、以情動人,該公司最終表示理解并愿意做出讓步。同時,黃女士在了解到公司的實際工作和調解員的真誠努力后,也表示愿意接受部分退款的解決方案。
在縣綜治中心的調解下,該法律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當日自愿微信支付完成退還黃女士的服務費。黃女士收款后承諾不再就此事主張任何費用,雙方糾紛徹底解決。藤縣綜治中心調解員運用“情、理、法”相融合的智慧,精準把握糾紛癥結,不僅成功引導雙方在平等自愿基礎上達成互諒互讓,更有效防范了潛在風險升級,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這充分展現了綜治調解在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是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吳菁榕)